常常有人問我,最喜歡的海岸在哪裡?當我回答台灣西海岸「彰化」,這時對方的臉上,總是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,沒錯就是彰化海岸,即使這裡有一些工廠煙囪,即使海洋的顏色不像東海岸那樣的水藍動人,但是那一大片看似不起眼又一望無際的泥灘地,卻有著無窮的魔力。

468-1-29.jpg        

第一次走進彰化芳苑一帶的濕地,是在2000年,退潮時,許多居民架著三輪鐵牛車進入泥灘地採蚵,也有居民拿著耙子耙文蛤,還有居民用水柱往泥灘地裡沖水,手上就捉到西施舌或蝦猴,更驚奇的就是有人拿著鹽巴在灘地上點一下,一隻隻長得像鉛筆的貝類-竹蟶,就跑了出來,真的覺得這塊泥灘裡處處有寶藏,每個人都蹲在那裡努力的挖寶藏。
而挖寶藏的不只有人,一大群的螃蟹兵團,趁著退潮出來找東西吃,牠們的鄰居彈塗魚,也從洞裡慢慢的爬出來,露出傻呼呼的大眼睛,而另一旁的水鳥們,正等著吃螃蟹大餐呢

海水退潮,就像是拉開了舞台的布幔,好戲就這樣開演了!

我在灘地邊走邊拍,雙腳陷在泥濘之中,放眼望去灘地無止盡的延伸,心裡想著這真的是一片神奇的海岸。

不過,並不是所有彰化海岸的泥灘地都長成這樣,如果沿著彰化海岸走,你會發現,人們全面瓜分侵蝕著它任何可能的價值。
尤其彰濱工業區,這個彰化縣最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計劃,更是佔據了彰化大部分的海岸線,曾經拍攝過一個村落「蚵寮」,這個歷史悠久的養蚵人家,因為彰濱工業區而成為一個不靠海的漁村。

468-1-30.jpg

當時我們坐上蚵農的三輪鐵牛車去潮間帶,首先先得過馬路,然後再穿越彰濱工業區,歷經漫長的路程,才能到達海邊,當蚵農彎下腰在潮間帶採收蚵仔,背後卻是彰濱工業區的煙囪,回程時,我看著滿載蚵仔的鐵牛車緩慢的在工業區行駛著,旁邊工業區的砂石車與卡車,卻不斷的快速呼嘯而過,面對這樣的景象,感覺到說不出的突兀與荒謬。

然而,人們想用自然資源,換取經濟產值的如意算盤,似乎打錯了,彰濱工業區的土地,至今仍有許多乏人問津,空蕩蕩的荒地,風吹滾滾狂沙,人煙罕至,只有小燕鷗等鳥類,選擇在這裡孵育繁衍後代,說起來真的很諷刺,人們耗費鉅資填海造陸,以為獲得了新生地,繞了一大圈之後,最後大自然還是又要回了這塊土地。
當我和柯導提起想要用HD高畫質攝影機拍攝彰化海岸時,柯導拿出一張牛車下海耕蚵田的照片,看著那張照片,腦袋浮現的是「牛不是在田裡嗎?怎麼跑去海裡去?」這時我更驚覺彰化海岸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獨特。

468-1-11.jpg  

彰化芳苑牛車耕海田的本土文化,人與土地簡單生活的哲學,深深吸引著我們,最後,我們選擇了彰化芳苑一帶濕地為主要拍攝的場景,只是沒想到,這裡竟成為國光石化填海造陸的預定地,彰化海岸真的很苦命,北有彰濱工業區,現在南邊又來個國光石化,想到芳苑居民欽仔說的那句話,「如果一走出來,看到就是一些煙囪,沒有沿岸,沒有夕陽,根本就不算海邊了。」

好幾次站在泥灘地,看著漲潮退潮,看著牛車走入海中,看著這片西海岸最大的泥灘地,正邁入生死存亡的關卡,真的無言,我曾經一度以為台灣早已走過海岸大肆開發的年代,現在才知道自己太過天真。

468-1-28.jpg  

又到了退潮的時刻,牛車、三輪車陸陸續續開進海中,螃蟹、彈塗魚慢慢的露出大眼睛,泥灘地又熱鬧了起來,而導演與企劃再度拿起沉重的攝影器材,走入泥灘地,只希望趕在漲潮之前,留住這份美麗…….

自我介紹:

第一次認識「濕地」,是在1995年考研究所的時候,考卷上的題目寫著請回答「濕地是什麼?濕地的價值為何?」,莫名其妙考上海環所之後,寫的也是關於濕地的論文;然後莫名其妙進入公視之後,再度開始拍攝關於濕地的專題報導。

一直夢想自己可以每天張開眼睛,就可以看到整片漂亮的濕地,有鹹鹹的海風,有水鳥飛舞,但是現在可能看到煙囪的機率比較高。

15年前,我是年輕的學生,熱血反對濱南工業區,沒想到15年後,又來一個國光石化,將近四十不惑的我,還得用紀錄片繼續反國光。

  時間證明,人們「人定勝天」的腦袋,依舊沒有長進。

IMG_0054.JPG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退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