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講到「蝦猴」,我們可能只想到那是鼎鼎大名的彰化美食,對牠的認識卻很少。在彰化海岸,有一群人不辭辛勞為了「蝦猴」和其他海洋生物永續的未來「打拚」。一起來看看蝦­猴生長的環境,並且思考身為海洋子民的我們,可以怎樣為我們的海和土地,盡一份心力。

矗立在彰化縣伸港鄉潮間帶的海上小屋,是熱門的拍照景點,但是這次莫拉克颱風,卻把它整個帶走了。這座海上小屋,原本有個重要的功能,就是做為當地「螻蛄蝦資源保育區」志­工們的看守寮以及休息站。

螻蛄蝦俗稱「蝦猴」,是生長在泥灘地的甲殼類動物,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之中,全世界僅僅在台灣、香港及越南有分布。為了保護被過度捕捉的蝦猴,2005年彰化區漁會將36­公頃的潮間帶,劃設為保育區。

當地居民並且自發性的組成志工隊,擔負起保育工作。除了和遊客介紹蝦猴生態,也定期巡守,勸離在保育區內捕撈的民眾。

其實保育區內除了蝦猴,更蘊含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,像是文蛤和螃蟹等等,長期以來當地居民,依賴這片海洋維生。他們希望相關單位能更重視這塊珍貴的泥灘地。

保護區的設置雖然減少人為過度的捕撈,但是卻抵擋不了台中火力發電廠和彰濱工業區的夾擊,目前保育區內面臨飄沙堆積的問題以及污水排放的生態危機,不僅影響漁民生計,保育­區的美意也大打折扣。"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退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